个人资料

ganopoly

 

文章数量:997

点击人次:5136467

博文分类
搜索
最新评论
【转载】 银联偷偷布局二维码支付 ta是在自救吗?

非直销

来源:钛媒体

二维码支付 中国银联 二维码

近日有消息称,银联正在布局二维码支付。据悉,银联线下二维码支付系统已经开发完毕,部分地区已经向属地人民银行报备,由于央行对二维码支付尚未明确态度,目前尚未在内地推广,但已经在与发卡银行、收单机构洽谈未来合作推广的事宜;在境外,银联已经通过当地合作收单机构开始推广。

虽然银联方面对此消息,已经进行了否认,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称,“基于二维码支付安全性问题,尚未得到彻底解决,银联在市场上从未启动过二维码支付的商业应用”。但是在我看来,所谓无风不起浪,此时不可能空穴来风,银联只不过想和支付宝等一样,在“桌子底下”慢慢抢市场。

二维码的“擦边球”生态

要知道早在今年3月14日,央行就下发紧急文件称,线下条码(二维码)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,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,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(二维码)支付、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。

但实际上各公司线下场景的二维码支付,仍可以正常使用,特别是在打车软件的场景中,通过二维码形式支付,还能获得“优惠”。由此可见,大家对央行所下发的文件并不感冒,因为他们完全可以以用户行为、用户需求等搪塞过去,对于这种“擦边球”生态,似乎成为了这个行业大家心知肚明,却又不能说的秘密。

其实这样的条码支付,冲击的正是银联线下收单业务,其直接跳过银联完成发卡行与收单行的交接,作为既得利益者,银联怎么能坐视不理。我们甚至不排除,央行3月所发布那份文件的幕后就是银联。对于银联和央行的关系,借用中国银行某位高管在金融业聚会时,私下所说的话“银联就是中国银行的干儿子”,从其人事任命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关系,其历任的董事长、高管等均来自于央行高管(万建华、苏宁等)。

至于为何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,央行又不去制止的原因。我想可能还是因为舆论,和政商关系的原因(这块大家自己去想,风险太大就不细说了)。最关键的是,这份文件中并没有明确“暂停”界线和处罚措施,这让相关公司有了空子可钻。而对于银联而言,既然“正面”无法遏制利益继续损害,只能选择入局(布局二维码),且还不能光明正大的说自己已经入局。

据悉,银联的方案包括两部分:一是线上和橱窗(网络店铺中重点宣传或者吸引顾客的商品位置)扫码支付,二是线下扫码支付,后者依附于银联原有的线下收单布局体系,以扫码代替刷卡环节。在应用场景上,银联的线下二维码支付与支付宝、财付通的扫码流程正好相反,即消费者移动终端生成银行卡信息的二维码,商家进行扫码后完成资金信息传递并支付。

布局二维码或并不能自救

在我看来,银联布局二维码并不能实现自救,或者说此刻才布局已经为时过晚。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,银联移动支付过往采取的是下放权限方式。就我所知的银联支付就不下于5家,其中没有一家是银联自己的公司,其采取的或是授权,或是联营等方式运营,只不过底层用户、资金数据来自于银联而已。

所以银联的二维码支付,是银联自己做,还是采取和移动支付一样的方式,现在还不得而知。不过不管是谁做,图像识别、支付安全等都是最大的问题,七种支付安全则是行业的通病,至今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。这与银行卡的问题一样,这种安全隐患或必不可免,我们只能提升别人犯罪的成本,但是绝对没法阻止别人犯罪。

其次从市场环境来看,二维码支付未来还会是主流吗。近来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,其内容大致说,支付宝将会上线一款新的支付方式“kongfu”,采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,即通过人或物的图片完成支付,其已经超出了二维码的高度,也比二维码更加便捷。

而据我了解,早在三年前支付宝就已经开始研究各种新兴支付的方式,还特别成立了个创新支付部门(现在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),其部门当时主要研究二维码、声波等方式,如今又已经研究图像支付,下一步会不会是指纹、视网膜。

有了这些新兴支付方式,未来是不是连移动设备都不需要就可以直接支付,那么银联所布局的二维码价值又何在?不仅是支付宝,百度、腾讯等在此方面均有动作,而银联是否可以跟得上这样的步伐,实在令人担忧。

其实二维码、图像等支付方式并不是银联自身最大的问题,银联最大的问题就是“垄断下的封闭”。这种封闭让银联习惯了衣食无忧,习惯了高额利润,习惯了霸王条款,而当互联网这种更加民主、平等的机制,渗透的时候,银联则变得手足无措。所以我说布局二维码,也救不了银联,除非银联彻底改变。

«上一篇:鲁商集团康妆大道网站出现仿冒   下一篇:苏宁互联将于明日规模放号提供批量“生日号”»

评论(0) 点击次数(3845)
评论(共0条评论)
用户名: 密码: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。